第七百九十章 读书人的功名!

拾一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趣阅文学 www.qywx.net,最快更新三国之仲谋天下最新章节!

    李涅走出了王宫之后,迎面而来的徐徐微风让他有些的寒意涌动,他手握着的孙权给他的卷宗,神色越发的森冷起来。

    宫外候着的马车迎上来,一个高高瘦瘦的锦衣卫力士走上来,低声的的问道:“大都督,是返回衙门吗?”

    “不!”

    李涅看了一眼手中卷宗,想了想,道:“我们去御史台衙门!”

    孙权说的对,即使御史台的监督会让锦衣卫束手束脚,他也必须要给锦衣卫一个压制,不然锦衣卫日后的发展,只会走向灭亡。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赶车了锦衣卫力士是锦衣卫之中数一数二的武道高手,李涅亲自招收的游侠,善使一柄长剑,不合群,外号独狼。

    他是李涅贴身心腹,坐在前面,赶着车,向着御史台衙门而去。

    “独狼,你派人去做一件事情!”

    “请都督吩咐!”

    “通知莫从,让他立刻派人,把江东六个千户所的千户召来金陵城,然后全部给我软禁起来!”李涅冷冷的声音从马车里面传出来。

    “诺!”

    独狼神色不变,点点头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吴国第一届的科举已经落下帷幕了,但是如今金陵城的气氛依旧的喧嚣,一个个读书人和学子皆然没有离去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在等着科举的出榜。

    参加考试的不少的读书人,十年寒窗苦读,却没有等到举孝廉的机会,如今的能否入仕,便再次一举,自然有些的紧张。

    教育司更是加班加点,为了这一次评卷,蔡邕把荆州大儒司马微,交州的儒者士燮,还有辽东幽州一些比较出名的儒者都请来了。连同蒯良,十几个大儒,组建来一个评卷小组。

    九月十八,所有的考卷。初步的评测已经完成,上榜的名单和考卷皆然送到了孙权的御案之上来,进行第二次的确认。

    “上榜之人,两百一十二?”

    孙权看着这一份名单,微微眯眼。

    不算初考。就说这一次科举,三千多人考试,却只有两百一十二人能上榜,进入翰林院,无疑是走独木桥啊!

    “你们也太狠了吧!”孙权抬头,目光看着的御案之前的蔡邕和蒯良,还有蔡邕身后,刚刚从江东日报辞职,进入教育司当副司长的程道。

    他看着三人,心中微微苦笑。道:“这一下,金陵城里面得要多少读书人撞墙啊!”

    “大王,微臣是宁缺毋滥!”

    蔡邕一步站出,冷冷的道,站在御书房,他终究要给孙权三分薄面,语气冷了一点,但是表现的毕恭毕敬。

    “子柔。”

    孙权闻言,抬头看了看左边的蒯良。

    “大王!”

    蒯良站出,道:“这是经过我们的评卷小组一致的认定。上榜者,日后需出仕途,此事比小心谨慎,蔡司长所言不错。宁缺毋滥!”

    “宁缺毋滥?做的不错,就是太狠了一点,数千学子伸着脖子在等待,孤就怕有些人承受不住!”

    “大王,今年只是第一届科举,他们还有机会的!”程道轻声的道。

    “这样吧!”

    孙权想了想。道:“此乃吴国第一届科举,落榜的学子,也要给一个安慰奖,给他们上举人功名,允许他们来年越过童子试,乡试和县试,直接参加郡试!”

    孙权最近和内阁商议了好几次,已经参照明清的科举制度,已经把吴国的科举制度给彻底的落实了。

    一年一次童试,得功名者,为童生。

    两年一次乡试,得功名者,为秀才。

    乡考之后,是县试,得功名者,为举人。

    县考之后,是郡试,得功名者,为进士。

    三年举行一次全国科举大考,有进士的功名,方能参加全国科举大考,得功名者,可入翰林院,为大学士。

    读书人的功名,在这个时代,刚刚起步,但是读书人终究是这个世界的主流,有功名,就等于拿着读书人的牌照,这一点,很多读书人都认同了。

    而且孙权还制定了一些,功名存在的便利,读书人,毕竟高人一筹。

    “大王,这样好吗?”蒯良有些犹豫了。

    “吴国的科举,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!”孙权微笑的道:“我们不能让这多读书人空手而回,不是吗?”

    第一批能来金陵城参加考试的,基本上都是佼佼者,给一个举人功名,一点都不会浪费。

    “诺!”

    蒯良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三甲可定?”孙权把名单从上到下,彻底的看了一个很仔细,然后他才抬起头,看着三人,问道。

    “关于三甲之名,探花已定下来,为金陵书院学子,马良,马季常!”蒯良从卷子之中拿出一份卷子,递给孙权:“这是他的考卷,请大王过目!”

    “马良?”

    孙权看着的卷子,目光湛然一亮。

    马氏五常,白眉最良,这又是一个大好人才,不错不错。

    “至于状元和榜眼之间,我们评卷小组有争论,如今尚未确定!”

    蔡邕沉声的道:“此事需要大王决议。

    “说来听听!”孙权目光微微眯起。

    “我们今年出题目,乃是**汉之成败!”蔡邕道:“一天一考,第一天,考的是论大汉之开朝,第二天考的是论大汉之盛世,第三天考试的是论大汉是败亡,老夫认为,这三份试卷,综合的评价,最好的是这个,荆州学子,蒋琬!”

    “蒋琬?”

    孙权心中微微一突: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,对了,我想起来了,历史上蜀国后来的丞相,一代名相,承继诸葛亮之后,撑起了蜀国的大牛人。

    “这个学子的卷子呢?”孙权问道。

    “大王,在这里!”程道迅速的从一碟卷子里面抽出一份,恭敬的递给孙权。

    “写的不错,有据有理,算是剖析了汉高祖到汉献帝,四百年的刘氏宗室的荣辱,最后大汉败落他也评价的很真实,后面这一句应题之说也在理,失其民心,失其之江山!”

    孙权开始审视卷子,这三份卷子,字体段落都很清晰,而且笔锋凌厉,一字一句,都透着一股锋芒,倒是写的很贴近的后世对汉朝的评价。

    “这份卷子,应该让在朝的不少人拜读一下!”孙权道问:“状元之才,他有资格了,你们之间的争论在哪里?”

    “大王,此人是评卷小组之中,司马先生提出的状元之才!”程道又抽出了一份卷宗:“江东书院,严畯!”

    “严畯?”孙权把卷子接过来:“这个人孤有记忆,当年孤在的江东书院见过他,步骘好像很看好他!”

    “此人乃是某比较看好的弟子,沉稳有度,磨砺数年,方一朝出剑,论起学问和见识,都是最好的,不过从这两方考卷的风格来说,微臣认为,如果在官场,蒋琬比他要好一点!”

    蔡邕中规中矩的道。

    “这就有些奇了,你老人家捧起了鹿门山书院的学子,司马先生为鹿门山书院祭酒,却看上了江东书院的学子!”

    孙权有些意外的看着老家伙。

    “大王,评卷之下,没有地理之说,谁的才能出众,吾等就选谁!”蔡邕冷冷的道。

    “好,你们都正直,可为什么最后把皮球踢给了孤啊!”

    孙权拍拍额头,道:“孤的水平还能比得上你们几个读书读了一辈子的大儒不成,在孤的眼中,这两份卷子,半斤八两!”

    “因为你是大王!”蔡邕绷着脸,一本正经的道。

    “好吧,孤是大王!”

    孙权无奈,蔡邕说到了点上,他终究是大王,躲不掉,他:“蒯良,三天后朝会,榜上前十,皆然上朝,孤要在朝堂之上,点科举状元!”

    “诺!”蒯良点头领命。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