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5章 冲突

安化军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趣阅文学 www.qywx.net,最快更新一世富贵最新章节!

    认真整理了一下思绪,徐平对范仲淹道:“范待制,我们一点一点地讲。先说权贵豪富之家,他们是有利可图,才到周围县里圈占农庄。这钱不去种地,就留在京城里。而就连平常百姓之家,也知道手里有了余钱,不能闲在家里,不然一天少似一天。这钱留在京城里面,就要想办法生利,不管是买铺子还是住宅,无非都是推高京城地价,让平常人在京城里根本就住不起。就以范待制来说,现在住的还是官房,若是要在内城买处宅子,待制家里要凑出这个钱来也不容易吧?更不要说其他平民百姓了。”

    范仲淹沉默不语。他要在内城买宅不是不容易,而是根本就买不起。这次回京升为天章阁待制,判国子监的待遇也优厚,比上一次任右司谏时经济压力小了不少,但离着能够买房买地还有很远的距离。而且范仲淹要照顾自己庞大的家族,手里没有余钱,徐平提到这一点,还真是说到了他的痛处。

    从真宗皇帝时起,京城百姓经历了数十年的通货膨胀,没人傻乎乎地在家里存大量现钱,有能力的买房买铺出租,没能力的也放出去收利息。权贵豪门为了寻找以钱生钱的路子,更是在京城里面弄出许多乌烟瘴气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把京城里面多余的闲钱引到城外去,就让京城里的平民百姓活得容易一些。这些钱从无用之钱变为有用之钱,对朝廷也有好处,这也是诏书里禁止权贵豪门在京城置别业的原因。用这些钱生出粮食来,省了朝廷多少人力物力?”

    粮食由外地运来,京城四周的土地大多数都种蔬菜花卉,不然无利可图。还有大片空地被圈占为园林,成为富家大户的别业,其实徐平自己城外的府第也有这种性质。不过这一条不是徐平提出来的,而是中书商议的时候加进去,一不小心,徐平万胜门外的那处府第成了京城的最后一处大型私人园林。当然这个限制仅是对设厢的城区而言,县郊并不受限制,这也是向城外驱赶富人的附加措施。

    徐平又道:“至于对小民的影响,实话说,开始他们必然是要吃一些苦头。如果两京周围的农庄开得多了,用新式农具,粮价就会下跌,谷贱就会伤农,小农就要破产,他们就要另外找生路。而漕运减少,江淮地区的粮食增多,也会发生一样的事。这一点范待制说的不错,如果不能及早转变,很多小农之家只怕难以维持。”

    范仲淹叹了口气:“我就是担心如此,在两京周围开农庄,朝廷收上来的钱粮固然是多了,但有多少小民会流离失所。农为天下之本,本立而道生。这本不仅仅是指的是钱粮,还有生于土地上的千千万万小农之家。天下之财自有定数,如果在官则不在民,徐待制在三司,掌管天下钱粮,为朝廷敛财自然是你的本职,但也应当时时想着民生啊!”

    徐平张了张嘴,很想说一句这是改革的阵痛,避不过去的,生生又把话咽了回去。

    其实范仲淹的话,要害在那一句天下之财有定数,这一点才是任何财政改革都面临巨大阻力的原因。只要认定了财富是固定的,那么朝廷多收了,民间自然就少了,能够增加国家财政的人,自然而然地就带上了祸害苍生而媚上的标签。皇上眼里的能臣,天然就是士大夫眼里的贼子,人人得而诛之。

    徐平现在还不明显,开新场务,开铺子,从发展起来的商业规模中增加朝廷收入,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民生。但提出建农庄开荒田,已经向那个方面靠拢了。

    正在这时,手里的鱼竿突然沉重起来,水中的浮子一下子就被拉到水面下去,渔线绷得笔直。徐平只觉得鱼竿要脱手而出,忍不住“噌”地站起身来,双手紧握鱼竿,口中喊道:“好大的力气,想来这鱼是不小了!小乙,过来帮我!”

    旁边的刘小乙快步跑过来,帮徐平抓住鱼竿:“官人小心,这里水深!”

    一边说着,一边与徐平合力,把鱼竿提了起来。

    周围的几个官员也上前一起用力,帮着徐平抓紧钓竿。

    范仲淹站起来道:“钓鱼不可以用死力,如果鱼大,渔线应该松松收收,切忌一味猛收。正所谓一张一弛而谓道,张驰得法,才能够钓得鱼上来。”

    范仲淹一提,徐平也反应过来,一边紧抓钓竿,一边放着渔线遛鱼。

    过了好一会,才把钓到的鱼慢慢拉到了岸边,王拱辰眼尖,指着道:“看到了,看到了,好大一条,今天郡侯旗开得胜!”

    刘小乙抄起身边的小网,踏进水里,瞅准拉近的鱼,暗暗用力,“嘿”地一声,把那鱼抄进了网里,双手一扬扔到了岸上。

    家里带的小厮忙上前死死按住,口中兴奋地道:“好大的鱼!”

    徐平和几个官员都围上来看,见是一条五六斤重的大鲤鱼,在地上依然蹦蹦去,小厮一个人竟然按它不住。

    刘小乙上前,与小厮合力把鱼压住了,抬头问徐平:“官人,这鱼如何整治?”

    “拿去烤了吧,再取几瓶酒来,正好下酒。烟雨天气,喝酒去去寒气。”

    刘小乙应诺,与小厮两人抱着大鱼向岸边备好的炉子走去。

    众人纷纷上前向徐平道贺,曾公亮道:“徐待制为我等做了个榜样,大家再静心钓一会,得几条大鱼,也不枉烟雨里待这么久。”

    众官员听了哄然散开,再次挂饵下竿。

    实际上刚才很多人的鱼钩上都没有鱼饵,只是做个样子而已。官场上的事情讲究个尊卑,这些人要等徐平和范仲淹两人哪个钓上鱼来,他们才好真正用心。不然两位待制在那里什么都没有,这里你一条我一条,场面就尴尬了。若是园林里池塘钓小鱼也就罢了,大不了不起竿,金明池里多少大鱼没有,想不起竿也把不住。

    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欧阳修那样恃才傲物。

    在洛阳的时候,王曙接替钱惟演出判河南府,他是个严肃的人,不像钱惟演那么随和,对一众年轻幕僚天天正事不干,就只是聚会饮酒作乐看不过去,一次道:“诸君知寇莱公晚年之祸乎?正以饮酒过度耳。”

    别人都诺诺连声,只有欧阳修站起来高声道:“以修闻之,寇公之祸正以老而不知止耳。”这是公然打王曙的脸了。

    不要说是以寇准的功绩声望欧阳修不该这么说,就是身份,王曙作为长官责备两句本就是应该的,欧阳修作为下属哪里能指桑骂槐说王曙老了还占着位子不退呢。更不要说王曙作为寇准的女婿,欧阳修一句话把他全家都骂了。

    当然王曙是君子,不跟年轻人计较,回京之后还把欧阳修推荐进馆阁。

    从最开始参加科举两次落第之后,欧阳修之后的路走得太顺,没有经过任何挫折,意气风发视天下如无物,什么话都敢说,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。就是跟范仲淹的关系,最早也是在范仲淹任右司谏的时候,他上《与高司谏书》,把范仲淹责备了一通,说是本来付天下之望,结果当了言官两个月不言事,就差没说尸位素餐了。

    这种人物徐平都有点发憷,此时的欧阳修完全不知道进退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你难看,后果他又不在乎,你能拿他怎么样?历史上欧阳修是范仲淹被贬后他把朝中很多人骂了一通,被贬到夷陵真正处理政事后才转变,自己做了才知道不容易。

    徐平现在接触的欧阳修,完全是个炮筒,一点就着。好在今天他是没那运气,饵在钩上,却没有鱼咬,不然气氛就会有怪味道。

    重新坐下,下了竿,徐平继续前边的话题,对范仲淹道:“刚才我仔细想了范待制的话,你我所想不同,说起来关键有两点。”

    “徐待制但管讲,在下愿闻其详。”

    “其一,范待制认为谷贱伤农,小农种田难以存活,从此就要流离失所了。在下却不这么认为,他们的生计,自有朝廷给出路。”

    范仲淹神色一黯:“徐待制是说,招刺为兵?欧阳修《原弊》里面,还是说诱民为兵不妥当,徐待制是要逼民为兵了。这不是百姓之福,更不是朝廷之福啊。”

    徐平笑笑,缓和一下气氛:“哪里话,为什么要招刺为兵呢?朝廷要做的,只要给他们一条生路就好,又不是只有当兵才有活路。”

    “徐待制请讲,在下洗耳恭听。”

    “农庄开荒要用人,种田要用人,可以吸纳人手,不致流离失所。”

    “让主户破家,沦为客户,虽然编户齐民,却不赋不税。徐待制——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范仲淹看着徐平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主户如何?客户又如何?只要他们过得比原来好,朝廷就不算亏负了他们。至于不赋不税,只要其他地方收入的钱粮多了,也无需在意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怎么过得比原来好?莫不是徐待制以为,那些田庄员外,不会把庄户们视为牛马,作死作活,为自己赚取钱财?我知道徐待制自己庄子上,你的那些庄客确实远比周围小农过得宽裕,但别人也会如此吗?”

    京城中的权贵纷纷出去占田开农庄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徐平的中牟庄子做了榜样,范仲淹又怎么会不去了解?徐平中牟庄里的庄客,无论吃的穿的,还是拿到的工钱,日子都比附近的自耕农好得多。但在范仲淹看来,那只是徐平自己的品德,别人可不会这样。

    ...

   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