趣阅文学 www.qywx.net,最快更新江山信美最新章节!
往事溯流。
当年燕疏拜师卿无意后,只用了两月时间便学成出师,还是被鬼才亲自赶出翠微谷的:“好徒弟,小燕儿,乖乖听话,先出去给师尊摘了那狗屁天下第一的帽子,灭了青城派的威风,回头师尊再把一身绝活全教给你。”
原来鬼才卿无意和青城派的前掌门莫道平是死对头,年轻时互相看不顺眼。
卿无意的独子卿一笑专注医毒两道,武功只是平平,而鬼才是极爱出风头要面子的人,就是归隐了,也气不过莫道平的徒弟居然成了天下第一高手,在武林上不知比多少个神医加起来都风光。
收了燕疏这么个宝贝徒弟后,卿无意起了劲儿,非要拾掇着燕疏去挑战傅弈。
燕疏没有逞凶斗恶的意思,他学遍了卿无意的暗器机关、五行术数,融会贯通了缩骨易容等功夫,还帮着卿无意在翠微谷中驯化了冥蝶,觉得以后没事也不会再回翠微谷,虽答应下来,但没有立刻奔赴剑南道成都府寻衅挑战的打算。
后来,有了契机,方才化身不奉名,特意约战了青城派傅弈。
十四岁的燕疏依然心思澄净,他一路朝着西北走,直抵偏关。
十八年前,朝廷和匈奴议和,最终以年年进贡数额巨大的白银和布匹茶叶为代价,换回了宁武关和偏关两个重镇,从此与匈奴成为平等“邦国”。
偏关为三晋之屏藩,地势险要,他日一旦战火重燃,无疑会是两国交战的第一道前线。为了加强偏关的防御,纪勖当上丞相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启奏成靖帝,迁移一批穷苦的流民前往偏关,表面上屯田务农,实际上充实边关的兵力。
这个起初建议遭到了许多官员的反对,认为是同匈奴的一种变相媾.和,百姓在前线,不仅起不到巩固边防的作用,反而会加深两国之间的矛盾。
最终皇帝准了移民实边一策。
纪勖很容易便说服了成靖帝:“国家的军事实力不强,又怎能怪外敌来入侵?我大燕和匈奴积怨深深,本就不是可以化解的。”
道理很简单,如果这批屯田的流民真的遭受了匈奴的强抢掠夺,说明驻扎边关的军队实力并未被匈奴放在眼中。军事上不如外族,自然要为此付出代价。大燕需要害怕的,不是加深和匈奴的矛盾,而是有一天,在年复一年的进贡维安中,忘了这种矛盾,过惯乞和的日子。
近十年,莫约三万流民被迁移到偏关内外。
燕疏此行游历,只有偏关是纪勖交代的必经之地。他到达的时候天气还热着,进的村庄位于长城下,遥望凌霄塔。田垄上一片青翠的绿,家家户户赶着农忙,在浇灌小麦。
他易容成一个模样普通的少年,借住在一个寡居的老婆婆家中,燕疏后来跟着村中人一样,叫她青婆。
青婆六十多岁,看上去已像一个耄耋老人。她的老伴早几年被匈奴人的马匹撞死了,更早的时候还有一个儿子,养到十三四岁忽然没了。一个孤零零的老妪守着几分薄地,种不了麦子,只勉强打理了一小片菜圃。家中余粮很少,平日还需要邻里的接济照顾。
农忙时分,村里的小孩少了父母的管束,最是活泼。
燕疏刚进村子时,看到的就是一群孩子在嬉笑玩耍,青婆坐在一株大树下,手边一根拐杖,颤颤巍巍,眼睛浑浊,慢吞吞做着针线,码几个鞋底好换粮食。
有个小孩天真地高声问:“青婆青婆,你是不是快要死了呀?”
另有一个小孩说:“爹爹和娘亲说青婆你真可怜,快活不下去了,青婆,真的吗?”
燕疏听到这些无心中伤人的稚语,就皱着眉头停下来,抱臂看老婆婆怎么说。
却见青婆抬起满是皱纹的手,摸了摸小孩光滑的嫩脸,笑呵呵说:“青婆虽然只有一个人,还想多活两年哩。”她年迈苍苍,明明是一副行将就木的样子,却不知何为让燕疏觉得十分的慈和。
燕疏打听了青婆的情况后,向青婆提出借住,表明愿意照顾青婆一段时间。青婆年纪大了,又是家徒四壁,那两间茅屋就是小偷也懒得多光顾,自然答应了下来。
缘分如此,一老一少成了一家人。
燕疏不懂人情世故,起初只在青婆的起居上尽可能帮忙,不会做饭,就掏出铜板去买吃食。村民们还都以为燕疏是青婆从前的儿子回来了,那孩子是有一天忽然丢的,村中多说是被匈奴杀了。燕疏否认了两次,村民们后来仔细打量本人,也明白过来不是,青婆的儿子要是长大了,现在该四十多岁了,正是个壮丁。
村里人说,麦子还是要种,有了粮食,这个日子才能过下来。
青婆也想种粮食,她记挂着和老伴的那块地,租让出去了大半,自个儿还剩了两亩。每天吃了晚饭,就晃悠悠走到荒废的农田前,看看自家的土地,再望别家麦子那片青翠。
燕疏想了两天,决意赶农忙的尾巴,翻出陈旧的铁耙,买了小麦种子,翻垦土地,播种。他起初做得很笨拙,引得一堆小孩嘲笑他做错了做错了。别家的麦子早已经发出青青的芽,燕疏对着黑乎乎的土地,咬牙过上了一种从未想过的生活,学着浇水施肥。他清楚自己不可能留在偏关太久,起码正月必须回京城见纪桓,只希望临走之前,能为青婆留下一片麦子地。
农家日子平静祥和,起初一切都很好。燕疏甚至觉得做一个没有武功的普通人也不错。他要照顾的农田不多,每日在田垄上和村民混熟了,傍晚又和村里的小孩儿一起玩。他那时心中也不过是个孩子,很自然地学会了跳格子和做风筝。青婆对燕疏很好,她儿子忽然消失的时候,年龄恰好跟燕疏差不多,一门心思把燕疏做当了亲生子。
燕疏穿上了青婆亲手缝制的衣裳,灯下一针一线码出的鞋。他没有享受过母亲的温情,也没有外婆,外祖父常年呆在幻墟,是他成长过程中最严厉的角色。
中秋时,燕疏还尝到了青婆亲手做的月饼,香甜柔软,他还想,走的时候,要带青婆一起离开。
又或者,哪一天能够从不可抵抗的命运中抽身而出,就带着纪桓和青婆,寻一块良田,躬耕度日。纪桓是读书人,干不了活,可以去养鱼,反正燕疏还会烤鱼。
当年,他心中又何曾有过江山?
然而,如此三个月后,当秋风逐渐转为寒冷的时候,匈奴开始活跃了。
冬季,匈奴停止放牧,起初是为了过冬的粮食,后来仅仅是为了找乐趣儿,也会来寻衅挑事儿。村子就在长城外,过去十年没有匈奴明目张胆地进来逞凶过,毕竟长城上就有驻兵。士兵分明都知道,冬季正是匈奴最蠢蠢欲动的时候,理所应当的,会在初冬加强防御。
听到这里时,纪桓抬头,正望进燕疏漆黑的眼睛,他看到了一片冰冷肃杀。
这种目光……燕疏在想杀人吗?
纪桓终于想了起来,三年多前,偏关的确受过一次匈奴的大规模攻击,事情闹得很大,驻扎的将军被撤职,后来换上了吕付的兵马,偏关才重新恢复了一些稳定。
“那个冬天,长城驻扎的军队在匈奴面前不堪一击。”燕疏放慢了语速,冰凉的声音里自然而然地露出狠厉,“将军醉得不省人事,大批的士兵待在镇中,却有人下令,不见虎符不可轻举妄动。”
“……谁?”
“吕付。”
燕疏仿佛在说一个死人的名字,就连纪桓都感觉到了一阵不寒而栗。
这阵不寒而栗在他明白过来后,几乎教他整个人手脚冰凉。
外戚嚣张的最大资本在吕付,而吕付之所以有能耐,在于他行军带兵的本领高,就连匈奴都怕他三分,只有他才能镇得住外三关。
纪桓几乎从未想过……不会的,吕付手握三十万兵马,他绝不应该、也不能狠毒到如此地步。
然而他想错了。
“吕付一直在勾结匈奴,三年多前整个偏关受到洗劫,只是他给匈奴的一点小小好处。”那是上千条无辜百姓的人命,燕疏说,“这个人最大的本事,就是卖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