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(我的祖父)-第五章(我的祖母)

唐女女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趣阅文学 www.qywx.net,最快更新女女的童年最新章节!

    第四章我的祖父

    我那么折腾母亲,又哇哇哭着来到人世,原以为是个别扭的娃娃,不料,却是个极为省事的。据说,襁褓中的我,长得头大颈细,十分安静,只要吃饱了,喝足了,便不哭也不闹,大人让睡就睡,让坐就坐。

    可这娃娃也忒省事了点,三姨讲,她那时就看着我,说我支不住自己的脑袋,拥着被子坐在炕上,静静地看着大人们出出进进,脑袋一点一点地,象小鸡啄米一样,看着人进来了,进来了,又一点一点地看着人出去了,出去了,直到很远,直到再也看不见了,才收回目光,若是看累了,就闭了眼,无声无息地睡去。

    后来,我长大了,夜里睡觉时是啥姿势,早晨起来还是那个姿势,可能就是那时养成的习惯吧。

    我的出生像是给家里带来了人气儿,弟弟妹妹相继降临,家里一下就热闹起来了。

    我的家,嗯,前面已说过了,在合水县,具体而微,就是祖父从外地返回时买的一所破窑庄,很大,是个畅院子。我后来才知道,这所宅院有一亩三分大,那真是我们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儿啊,在祖父祖母的辛勤劳作下,院墙打起来了,门楼盖起来了,院内修建了果园菜园,载满了各种果树,种着许多蔬菜,再把面西的四孔窑洞整修一新,便是我们的居所了。

    对于祖父,我已没啥印象,因祖父去世时,我年仅四岁。说起祖父,我所想到的,就是他生病后照的那张遗像:头发花白,眼眶深陷,颧骨高凸,两只耳朵恁大,硬硬地挺在脑袋两侧,整个面庞清瘦wang凉。“wang凉”这个词儿,是我们的方言,有瘦弱、衰老、凄凉及可怜之意,但又不限于此,我本想用一个书面语来形容他的病貌,但想了好久,觉得只有“wang凉”这个词语最为合适。所以,有关祖父的一切,都是听父亲讲的,但唯独记着一个场情,就是祖父去世后的几天,弟弟在家里将一个小板凳翻过来骑在上面当车开,一边“嘀嘀嘀”地喊着,一边咕哝着:“我要赶快长大,开车把爷爷接回来,那些人太坏了,他们太坏了,他们把爷爷抬走了!我一定要把他接回来,一定要接回来!嘀嘀嘀……”每每想起此事,想起弟弟说的这些话,我就眼含热泪,心动神驰,知道祖父怎样爱过我们,我们也同样爱过他。

    祖父,是穷人家的孩子。少年时逃荒,继而打工揽活,后定居务农,因交不起地租,身陷囹圄。后,中央红军到来,即参加了革命,在战火中东拼西杀。祖父初婚不知何年何月,只知洞房花烛时,唯有的财产是一床被子,一把盒子枪,妻子病逝后,祖父才跟我的祖母结了婚。祖母是四川人,清末时逃难来到甘肃,祖母原有家庭,因贫困而被休,她是带着两岁的女儿嫁给祖父的,那个女儿,就是我的大姑。后来,祖母又相继生了二姑和小姑,她们和父亲一起长大。

    祖父曾在临夏、兰州及河西等地工作,后来,大姑长大成人,谈了恋爱,小伙子真不错,可惜,因某种原因无法接纳,祖父只好忍痛割爱,让大姑断了这份念想,可倔强的大姑死活不肯。

    其时,祖父身体每况愈下,加之二姑又患病夭亡,祖父只好病休,举家迁回原籍,大姑的恋爱也就此夭折了。

    祖父回到家乡养病。说是养病,可他总也闲不住,精神稍好时,就开始侍弄果园,将那些杏树、梨树、桃树、李子树、苹果树、泡果树、莱子树、杜李树等培育地高大健壮,还给家门外载植了杏树、红椿树、花椒树和梧桐树,使我们的家园长年绿树掩映,使我们的童年果香浓郁。而祖父的爱,恰似树下的荫凉,广大无边,长年不歇。

    栽树之余,祖父还帮着祖母给大姑和父母看娃娃,也就是我的五个表姊妹和我们姊妹仨,当然,他们五个不能全住我家,长住的只有表姐表哥俩。而祖父祖母就像一对勤劳的公鸡母鸡一样,睁大眼睛,舒张翅膀,领着一窝小鸡四处觅食,找到了虫子,就“咯咯咯”地呼唤着小鸡们前来啄食,小鸡们在它们的庇护下幸福地成长着。

    可是,有一天,这劳碌的公鸡它累极了,倒下了,歇息了。

    妹妹出生后不久,祖父因尿毒症驾鹤西去,享年66岁。

    祖父走后,白天,我常常看见父亲抱着弟弟坐在院子里,对着眼前的果树,眼神迷迷朦朦地,一边轻轻摇着弟弟,一边低低唱道:

    “一个尕就么老汉哟哟,

    七十么七来着哟哟,

    再加上四岁的叶子青,

    八十一来么哟哟,

    八十一来么哟哟……”

    三岁的弟弟也仰着头,咿咿呀呀地哼着:

    “八十一来么哟哟,

    八十一来么哟哟……”

    那时,我不知道父亲为啥就唱这一首歌儿,一直不知道,直到今天忆起,心里才完全明了。

    夜里,我又常被父亲的胡琴声惊醒,看见祖母披衣久坐,一脸凄惶。

    那琴声,如泣如诉,幽幽咽咽,就像一根极细的丝线,把人的思绪扯得很远很远,远得几乎没了边际,又丝丝返回,盘盘绕绕地悬在人的心间,让人想哭,又哭不出来。

    后来,我知道了瞎子阿炳的故事,知道了《二泉映月》、《赛马》以及《北京的金山上》,是不是,那些个夜里,那两根细细的琴弦上萦绕的就是祖父颠沛流离的幼年,戎马倥偬的岁月,以及重病缠身的晚年?而那个瞎子阿炳,为什么,一直存在于父亲的生活中,存在于我的记忆里?

    接下来,我们该说祖母的故事了。

    第五章我的祖母

    祖父病殁后,父亲就开始自学中医,再后来,他和母亲筹措资金,在院内为祖母盖了三间泥瓦结构的厦房。房屋坐北朝南,双开门,外间(占两间房子的面积)是平时的起居室,有一张满间木板床,很大,供祖母和我们天暖时居住,最多时住过九人。套间是祖母冬天的卧房,有火炕,房内生火炉,因炕小,表姐表哥就得回自家去住。当祖母搬进厦房时,周围的老人都很羡慕,只有父亲知道,无论他再怎样孝顺,都无法弥补祖母失去祖父的哀伤孤单。尽管如此,祖母还是一如既往地带着我们。

    记忆中的祖母,一直病恹恹的,原来,伊时,祖母已患了严重的肺心病,夏天尚好,到了冬天,她几乎夜夜无法入眠,总是点着灯,披着皮袄坐在炕上,一边抬肩喘气,一边不停地咳嗽着,不停地吐着痰。她的胸腔就像一架老旧破损的风箱,里面到处都缠绕着蛛网的尘埃,她只能努力咝咝啦啦地呼扇着,拼命往出清、往出倒,可这垃圾却越清越多,越倒越多,祖母这架风箱终是愈来愈不听使唤了。

    那些个冬夜里,我常常被祖母的咳嗽声惊醒。她的咳嗽,总使我怀疑祖母要把自己的心咳出来,或把嗓子挣断了,喘不上气来。

    我一边默默听着,一边悄悄难过着,还偷偷地抹眼泪。不忍听下去,却又帮不上她的忙,心里总希望她能让我干点啥,希望能给她减轻点病痛,但她却从未让我做过什么。实在忍不住时,便擦干眼泪,轻轻地叫一声“奶奶”,祖母就会看着我睁得圆溜溜的眼睛说:“哦,好娃儿哩,奶奶把你吼醒了……”

    我就问:“奶奶,喝水不?”

    祖母说:“不,不喝。”

    我又问:“那,吃药不?”

    祖母回答:“不,不吃。哦,我娃儿真乖,知道心疼奶奶了,奶奶啥都不要,好娃哩,快睡吧,啊?!”

    我不放心,又说:“奶奶,你也睡嘛!”

    “奶奶不睡,奶奶坐一阵儿,娃儿快睡,明儿还上学哩,乖,听话,挤上眼睛!”她一边说着,一边吹熄了灯,给我掖好被角,轻轻地拍着我的背,我便模模糊糊地睡了过去,睡梦中还能听到她的咳嗽吐痰声,以及时而传来的拉锯一样“呼哧呼哧”的喘气声。

    现在想来,那些长长的寒夜里,祖母都被无情的疾病折磨着,一时时一刻刻地煎熬着,盼着天亮,盼着春来。陪伴她的只有一盏昏暗的油灯,可因她的咳嗽声影响了我的睡眠,她就舍弃了这唯一的一点光亮,在黑暗中苦苦支撑着。她从未对我们说过她很难受,也从未让我们帮她做过啥,她只是,只是一心地爱着我们,给着我们。

    就是这样一位风一吹都会倒的老人,却是我们心头的天,脚下的地。只要有她在,就什么都不怕,不怕风吹雨打,不怕父母生气,不管干了啥事,她都会替我们顶着。就连无知的弟弟拿起铁铲将她的腿都打青了,她也不许父亲斥责他,若是成绩考得不好,只要先把试卷拿给她看,一切就会风平浪静。

    表妹曾说:“为啥外奶(外祖母)不是我奶奶?为啥我不和你们一个姓?我长大后一定要把自己的姓改过来,要跟着外奶住!”

    是啊,祖母就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我们,又像一轮明月,无怨无悔地放着光亮,照耀着我们,直至,油尽灯枯。

    祖母的头发

    祖母的头发好长好长哟,比她的个子还长出一拃多。当她梳头时,我就站在她跟前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,觉得此时的祖母简直就像魔术师,只见她坐在炕沿边儿上,看着放在老柜上的镜子,先用双手解开头发,再把头发拉到左胸前,用左手握住,右手拿起梳子,一下一下地梳着,梳好一段,左手往上一提,换个部位握住,再梳下一段,等把头发全部梳理整齐,就开始编辫子。

    她那么长的头发,我至今也没弄清,她是如何把它分成三股,编成一根辫子的。但她终究还是编成了,又照着镜子,一圈儿一圈儿地盘在头上,用卡子卡紧,最后再戴一顶白的确良的帽子。她的帽子跟其它老太太们的不同,别的老人都戴一种黑色的网网帽子,但她从不戴那种,她一直都戴着白帽子,雪白雪白的。

    祖母的双脚

    祖母的双脚不大不小,美其名曰“解放脚”,就是以前缠裹过的三寸金莲,妇女解放后,又放开的脚,既不是那种完全畸形的小脚,也不是自然的天足,但走路倒是稳当。其实,那时,很多和她同龄的妇女都可以成为这种“解放脚”,但因以前缠过,刚放开时,没有裹脚布的包裹,一时会很痛,很多人受不了这种疼痛,又缠了回去,所以,到老时,她们依然颠着一双颤颤微微的小脚,但祖母却把自己解放了。

    是啊,祖母跟着祖父走南闯北,她进过扫盲班,认过字,读过书,还在兰州某地的居委会工作过,曾经是工作模范,自然是有见识的。

    后来的某年,父亲因某种原因,几天内将一头黑发差点脱完,人也完全失了形。

    祖母拄着拐杖,“咚、咚、咚”地敲着地面开导他:“好男儿受得了冤枉,只要没亏心,对得起天地,对得起爹娘,你就给我好好地,三个娃儿还指望着你呀!”一番话令父亲豁然开朗,解开了心结,慢慢平静了下来。

    父亲每每谈及此事,总是对祖母充满了敬仰之情,我也常常觉得,祖母就像饱经风霜的老树一样,每当风雨袭来,它就低下了头,收拢了枝干,可当风雨过去,它又昂起了头,展开宽大无比的枝叶,庇佑着她的子孙们。

    祖母的宝贝

    祖母有个宝贝叫“海宝”,是养在水中的一种软软的深绿色的藻类植物吧,哦,或许也是动物,记得它会动,还会长大,的确,我记忆中的海宝就是这样子。

    但刚才,我问了度娘,原来,海宝是这样解释的:“海宝,也称为红茶菌,又名‘胃宝’,是用糖、茶、水加菌种经发酵后生成的对人体有益的物质,对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,还有调节血压、改善睡眠、预防治疗各种疾病的效果。”呵呵,原来是这样。

    养海宝的水酸甜酸甜的,就是酸酸甜甜好味道,即使看上一眼,也让人满口生津,啧啧,那可真是天下美味呀。每天早晨,我们惦记的头一件事,就是去喝祖母的海宝水。祖母的海宝养在一个罐头瓶里,实在没多少水,所以,我们每人只能喝一口,但就这一口,也让整个嘴唇、口腔、咽喉清香满溢,回味无穷。喝完这一口,便瞪大眼睛,伸长脖颈,张着嘴巴,一边看别人喝,一边咂着嘴唇,“咕叽咕叽”地咽着口水,盼着明天的到来。

    那时,我从没想过,海宝是如何养的,以为就是用水养,现在想来,不论祖母养海宝的初衷是什么,等我们这些馋猫瞄上它之后,祖母便是为我们养,看我们喝了,那实在是比她自己喝还让她高兴。

    祖母的柜子

    祖母有一只很大很深的老木柜,叫三仙柜,刷着黄漆,雕着花纹。在我们心里,觉得祖母的柜子简直就是百宝箱,不定啥时能变出宝贝来。嘻嘻,那些宝贝,其实是一些百吃不厌的东西。

    比如某个夜晚,在听祖母讲“古经”(故事)时,或某人生病时,祖母就会说:“等着,有好东西!”,还一脸的神秘。然后便打开她的柜子,在里面翻啊找啊,神奇般地变出——啊,一盒蛋卷!看见蛋卷,我们顿时口水直***神倍增。

    那金黄的细长的蛋卷啊,酥酥脆脆的,一碰就掉渣,简直都不敢用手去捏,便只好合拢双手去接祖母分给每人那可怜的几根,然后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一下就送进了嘴里,好像还没嚼呢,咋就没了呢?仿佛是入口即化,仿佛这玩意儿是骗人的,看着大,实则小,没多少东西。可它咋就这么甜、这么香?又这么少呢?只恨这生病的人不是我。

    又如冬天下雪后,无法外出,我们便百无聊赖地没了精神,祖母又打开了她的柜子,啊,又有啥好吃的?嘿嘿,此时大部分是杏仁、水果干之类的,偶尔,会有一些糖炒栗子出来,分到每人手里也就四五个,当我们剥去外壳,那香醇的味道便充溢在房间内,飘飘漾漾地,像无形的勾子一样勾着喉咙里的馋虫。

    我们便拈起一颗,轻轻送到嘴边,一下一下,一点儿一点儿地咬着,慢慢儿地嚼着,细细地咂摸着,并未往下咽,却嚼着嚼着就没了。看着手心里少了一颗,心里一边惋惜着,一边又拨出一颗,用三根手指夹着,送到嘴边,再咬上一点儿。当那些棕色的内仁完全下肚后,便满意地舔舐着嘴唇,甚至还舔着手心,回味着余香,觉得下雪天真好,祖母真好,祖母的柜子真好。

    哦,对了,还有一样,记忆中也就那么几次吧,祖母的柜子里出来过肉松,用麻纸包着,一个不起眼的小包。当祖母打开麻纸后,肉松的香气便扑鼻而来,引着我们往它跟前走。

    我们一个个左拥右搡地挤在祖母跟前,伸着脖,张着嘴,瞪着眼,像要用眼睛把它吃了一样。祖母看着我们,眼含笑意,捏着三根手指头,给我们每人嘴里都塞上一点儿。等把最后一个喂完,第一个又张着嘴来了,如此,每人也不过就三两口。

    好像是刚刚尝到滋味,也似乎只闻到了它的香气,它就没了。唉,此物只应天上有,人间哪得几回品?!还是说些人间的东东吧,比如麻花,那是祖母的柜子里出来最多的东西,不过,那时不叫麻花,叫“麻糖”,为啥叫“麻糖”呢?或许,里面是加了糖的,但我记忆中的“麻糖”似乎并不甜,只是酥脆香,有时还有点硬,但这已放硬了的“麻糖”却包裹着祖母怎样软和的心呐!

    父亲总是告诫我们不要去吃祖母的东西,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,在我们无知幼稚的心灵中,又怎能抵挡那些美味的诱惑呢?何况,祖母看着我们吃,比我们自己还开心,我们又怎能不背着父亲去吃祖母的东西呢?

    现在,父亲成了祖父后,对他的孙辈们,也是一样一样滴,看着他们吃,比自己吃更高兴。也许,人就是这样一代一代,将爱传了下去吧。